single-image

「規模優勢」的競爭力

為什麼日本的電器在大賣場越來越少、都被中國替換掉了?
人與人怕比,貨也一樣,一比就有差距。日本工藝要求嚴謹,品質也好,例如,一個飯鍋製造流程12道工序,而中國5道工序搞定;日本廠一堆領導及工藝班底,中國1個老闆兼工頭,日本飯鍋賣3000銖可以用6年,中國賣1200 可以用4年,中國性差比好,因此8成的泰國中下層都買了中國產品,因為飯鍋只是煮飯而己。
中國產品的兩大特色是品質夠用丶價格可以,因此掌握了規模優勢丶成就製造大國。
什麼叫做「規模優勢」?舉個例子,大家都做包子,東京山本老人的包子好得沒有話說,式樣精美丶麵粉白淨丶肉餡鮮美丶純手工製作,具有工匠精神,因此單價高丶利潤厚,在富人群體裡很受歡迎,但產量不高,1天頂多賣100個,每個賣25銖,每個賺20銖,利潤2千銖。
泰國的洛桐胖子也半套子做包子,他的流程簡單丶粗糙,全部大機器流水線生產,僱用很多柬甫寨勞工,但洛桐管人有一套,麵粉和肉餡都一般,呼啦啦地做出來丶上蒸籠丶賣出去,味道也一般,勝在薄皮大、餡料足,工薪階層三餐都需要。每個包子賣10銖賺3泰銖,路邊設攤,但每天可賣1萬個丶賺3萬銖。
中國的生意,一開始從來就不能走高品質路線,而是著眼多數的需求丶走多數的路線丶占大多數的市場。只要占下大多數的市場,中國的某個產業就天下無敵。
洛桐胖子的包子比山本老人的好嗎?不是,是因為洛桐胖子產量高丶價格便宜,就這麼簡單,口碑不好丶沒有情懷,但他們總得吃啊,能吃下丶有飽足感丶不會有病,慢慢大家都習慣了我的味道,這錢就賺進了腰包。
有了錢,可以換新的生產線,開發別的產業,做油條、做珍珠奶茶、做果凍、做豆腐腦……請義大利設計師丶 法國品牌規劃師,,還可請志玲代言丶貝克漢試吃,你甚至可以想像洛桐胖子最後可能開飛機工廠?不是我胖子能幹,而是有錢請能人。
中國一開始就是這個策略,「八億襯衫換飛機」。現在飛機自己會造了,襯衫也沒有落下。這就是中國工業的大實話。
不管是不是世界工廠,就看產品是否自有品牌丶OEM 還是ODM。如果一直是OEM,那麼就是個代工廠,規模再大也沒用,別人說移走就移走。ODM就包含了設計,客戶不是想走就能走。如果是自己工廠,包括了銷售設計和生產,現在的中國這3種類型的工廠都有。
現在中國新品牌一直誔生,華為5G等一直產生,數量不變且向質量轉型,從複製轉向創新邁進;不過老二動來動去擠到老大,老二雖無心,但老大有戒懼。
未來都是美國拚命打壓中國的戲,還好2020年美國政客拚大選,加上疫情來勸架,2021年會有新戲,新式武林盟主爭霸戰即將上演。

You may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