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le-image

人生! 哪有那麽多對錯。

你越對,得罪的人,聖人、偉人都如此,更何況我們。
網路有句不知作者的名言:不驚擾別人的認知,就是慈悲;不傷害別人的自尊,就是善良。人活著,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別人的燈。
生活中我常常習慣和人分享心得, 無意中告訴了別人我自以為的對錯。最後發現一旦分出了是非對錯,我的人際關系卻變得越來越疏遠了。結果就是我越對,我得罪的人就越多。
我痛苦的經驗,我寫的網路文章越多,大道理講越多 , 越好,當感到優越感輾壓人時,當年連線常與我聊天的朋友都一一離去了,常聯絡的, 都不找我了,因為我無知的有點成績,與朋友一見面就分享事業過程,結果新朋友雖然增多,老朋友郤變少了, 因為有人曾和我說,那是我的成長,上升層次變換,我找到了同頻的人,不過我仍有些難過,那些人是我青梅竹馬一起放牛長大的朋友,不捨遠離啊!。
不管,我有多麼真誠分享,遇到懷疑我的人,我就是謊言。不管,我有多麼單純,遇到復雜的人,我就是有心計。不管,我有多麼的天真,遇到現實的人,我就是笑話。
近些日子靜心 ,重新放掉些網新思維,在深度思變中, 了解了許多事, 立場不同,也可以絲毫不妨礙真誠的友誼,總強調自己對別人錯的人,最容易沒了朋友。
《大戴禮記》雲:“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揪著過錯不放,斤斤計較愛翻舊賬的人遲早會逼走身邊的朋友。
許多事的起因 , 不是大是大非的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過了。
一般情況 , 人家能接受,私下裡勸他改正,人家聽不進去,越勸只會越崩。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人,不是清高反而是情商低了,不分對錯,友情才能長存。
一位長者,知我成長過程,最近勸我多看老子道德經,我原本不知何意,看完幾篇後 , 才是他老人家的心意。
多一點忍耐,就會少幾次後悔。少幾次翻臉,就多幾個台階。多幾次聽不見,就少幾次庸人自擾。少撂幾句狠話,就多一些餘地。
對家庭也一樣 , 你越對,家越散。
家裡更不是分對錯,辯黑白的是非之地,家是人們溫暖的港灣。
凡事要與家人分出個對錯,最後只會兩敗俱傷,毀掉自己的家庭。
有身旁有一對結婚多年的夫婦,剛結婚的時候有過不少分歧:
妻子想小富即安,丈夫想富甲一方;妻子想出雙入對,丈夫想彼此獨立;妻子想孩子成績優異,丈夫要求不倒數就行……
夫妻關系一度非常緊張,差點鬧到離婚。為了挽救婚姻,他們各自冷靜下來,約定彼此最大限度地認同對方。每當看法產生了分歧就各退一步,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辦法;每當丈夫犯了錯誤,會和顏悅色地接受批評,認錯道歉;
每當妻子心情不好,大发脾氣,丈夫則想出辦法,逗她開心,予以安慰。
當兩個人不再較真於分出對錯,兩人的關系緩和了很多。
老人安慰我別介懷,這個世界,文章也好,人也吧!總有我不喜歡的人,也總有人不喜歡我。我認為這都很正常。而且,無論我有多好,也無論對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因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歡不喜歡是另一回事。
老人最後一段話,洛桐:得理要饒人,理直氣不是壯,而是要和。
凡事沒有絕對,全靠自己來拿捏,摸不透的心就算了,不必費力去揣摩;看不清的人就遠躲,不必勞神去猜測。人生短暫,精力有限。我們應該將所有傾注於所愛的人、相處愉快的人。
做什麼事,都太在乎別人的感受,等於為別人活著,只要把自己做好,別自私、別自大就可以,不要把自己神話了,其實,你照顧不了所有人的感受,你只會讓自己不好受。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若他們走進不了你內心,就只會把你生命攪擾得擁擠不堪。
切記!人生 有時孤單也是成長路。

You may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