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le-image

我不是小氣,是捨不得而己

何二侯從仰光來曼谷辦事順道找我玩,談及近期事業成長,他談及仰光生意,他仰光新公司進度,及他們面臨的新產品工廠創業,股東條件上的談判雙贏上的拿揑度衡量,他和我到路邊攤簡單用餐後再在加油站喝杯咖啡,他看付款錢不多,比仰光便宜,不旦雙方吃後很開心,談得後愉快,他說他喜歡來找我談事,沒有壓力每次離別都有輕鬆兩不相欠的愉快感,我說有些人給我外號是不會下雞蛋的鉄公雞,意思是很小氣的小老闆,我解釋說我不是小氣只是捨不得,他笑著說小氣和捨不得有什麼差別,不是都一樣嗎? 我說差很大,節約是對自己,小氣是對別人,小氣是專吃別人,而別人沒有機吃他的一點點,捨不得是不浪費,不做多餘對實質沒有幫助的浪費。
我朋友都知道,我對自己很小氣,想讓我請大餐很難,因為我會有有糟塌般的罪惡感,對好朋友我也一般,對員工及家人我會做到最好,故我的團隊很少有變動,大環境再差我都不太擔心業績成長與團隊的背叛,有些商人,對寺廟商會面子工程上捐款不手軟,拍馬屁上下足功夫,但對為自己賣命的員工團隊總是一毛不拔,還滿口公義與社會價值。
有人說小氣是貧窮的開始,我不認同,我們是貧苦出的人,較惜福,沒有節省下來的第一桶金,何來創業,一切得來不易故不敢浪費,有些人會解讀成小氣,以前我會難過許久,後來看開了就笑一笑而已,其實我在享受不隨波逐流的樸素,也不追求人云亦云但違心的價值觀。
最近一個長者張先生和我討論,他朋友問他對苦難的認知 我好像找到最好的解釋與共鳴者,苦難究竟有什麼意義?如果我們可以直接取得成功,那為什麼要苦難?如果是為了磨練我們的意志,那意志不還是為了戰勝苦難?
別人問說洛桐你是從苦難走出來的人,看起來比較樸素。我告訴他以前的苦難是形勢所逼迫,苦難我真的不喜歡,我以前不喜歡,現在不喜歡,未來更不喜歡。然而樸素是我一生的追求,以前喜歡,現在喜歡,未來一樣喜歡。
我偶爾有時出差去中國當供應商請我大吃大喝我都會拒絕,我會帶開玩笑的說:看來你給我的產品上加了許多不該加的利益,不然為什麼請我吃那麼好,形形色色的都要帶我走一遍,在商言商你不可能做虧本生意,羊毛出在羊身上,我的懷疑不能說沒有依據,對方都唖口無言,最後又被砍價些,後來都不敢帶我去大吃大喝了。
我的行商做事準則是新朋友或新夥伴初次見面,我都會帶他們去吃,比較中等價格位的餐館,但我們變朋友後都是吃我認我喜歡吃的小餐館或路旁邊攤,後來能和我交往的真實朋友都了我的個性,我也累積了價值相同的一群朋友,若因為餐廰不夠高檔沒有美女招待,而認我沒有盡地主的朋友,滿嘴叫著李總好朋友就是大口喝酒大嘴吃肉,不乾杯就不是朋友的人,我只交往一次,我一般會請他一路走好,恕不相送,人與人交往不能把自己的享樂綁架在別人的不舒坦上,好友間真心交往應該是一杯咖啡,三菜一湯吃得健康,吃得沒有壓力,交談中真心交流,利益真心共享不作做的價值觀,以對方立場上在商言商以及個人心得分享。
我所強調的我不是小氣而是捨不得浪費,也就是說我只想和我價值觀一值的人深交,不然他輕視我小氣模樣,我小看他們得橫財一夜富的浪費型態,我們相處破局是遲早的事,畢竟資源總是有限的。一般白手起家的實幹事的人,一般會有點小氣,也可以說不見兔子不撒鷹,更準確的說錢用在刀口上,創業過程中,只買必須品而不是買自己喜歡但不讓買的東西,故財務上很小心,又沒有小三攪局,故他們在道義家庭與公平上站穩了腳根。
天下間有人無預警的對你太好,難道你不會怕嗎? 這些年的經驗告訴我。我永遠相信商場上最醜陋的是機會,最美的都是陷阱,真話不好聽,假話不能陶醉,天上只掉鳥屎,不掉餡餅,合作前別自作多情的把當方當君子,合作後別誤把別人當小人。
網路鼓吹「窮人思維」“窮人思維”不是“窮人”捨不得花錢而而富不了的思維,一般人誤用了這理論,不大吃大喝就是而是窮人思維,真正作者表逹的是“捨不得投資自己成長”的才是窮人思維。
我並不反對消費升級,為了刺激這個消費需求,總要有更舒適,更愉悅的人性化設計。
我只是反對的是對於提倡節約的鄙視,尤其是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那個鄙視節約的人,自己根本是土豪脫貧還不久,甚至還在入不敷出的人來高論“窮人思維”。
散播那些可怕的“窮人思維”的人,到底有多窮,窮了幾代,才這麽怒火中燒,才這麽心有餘悸,郭台銘及BAT 老闆也沒有這樣的思維,我們這群窮二代都沒有這樣的忿怒啊!
沒有人藉由,富人思維,富人的品味的學習來達到成為富人的目的。而事實上,如果你擁有富人的一切思維品味,唯一沒有富人的資產,這才是令人尷尬的際遇。
人相處康概大方最好的不一定酒肉,而是“給予是最好的溝通”,這是泰國的一則公益廣告。對恩惠最好的回饋,便是將助人之心傳遞。哈佛商學院的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如何花錢和如何賺錢同樣重要,都能增加他們的幸福感。真正不羈的靈魂不會真的去計較什麼,因為他們的內心深處有國王般的驕傲。
童年記憶中家裡窮有時老一輩人愛“借”。借錢、借物、甚至借腹生子。我從小在農村長大,老家民風純樸,印象中我親愛的父老鄉親們經常通過“借”互通有無,借鋤頭,借鐮刀,借毛驢,甚至借鍋蓋,當然,借錢也非普遍。
後來我借錢經驗中,由於為了面子或者因為不好意思,借給人錢,借給人車,有人甚至房子都有借的,可是借出去後,後悔得腸子青了的,也比比皆是。有借幾萬塊錢,多年都沒要回來,不再往來了,也有車子借出去給撞散架還罰單一堆,結果別人說栽贓,一要錢就失去一個朋友,
後來堅持救急不救窮,親人也一樣,在車這事上,更不想借給別人,借車去販毒人都案例太多了,我無需自責,也無需有心理負擔,更不需要挖空心理編理由,不想借,大可以很硬氣地說:對不起,老婆說車概不外借。
至於那些認為你“小氣”“摳”的人,隨他去吧,一時的小氣,總比事後悔青腸子要好得多。更何況自己特別愛惜的東西,如果不願意借,就被認為“小氣”,那麼,你就當我小氣好了,“小氣”總比提心吊擔來得輕松。
給人後開心才算真的給,付出後不後悔才是真的付出,給人恩惠不一定是錢財物質,有一篇寓言故事有一個窮人問神:我為何這樣窮?神說:你沒有學會給予別人。窮人說:我一無所有如何給予?神說:一個人一無所有也可以給予別人七種東西:顏施,微笑處事;言施,說讚美安慰的話;心施,敞開心扉,對人和藹;眼施,善意地看著他人;身施以行動幫助別人;座施,謙讓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就讓我們繼續與生命的慷慨與繁華相愛,讓刻薄與荒蕪相欺。

You may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