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le-image

誰不期望富過10代?

我和雲南同鄉朋友提起「富不過3代」的議題,大家都認為9成是鐵律,兒孫自有兒孫福,管不了那麽多,都認同活在當下。
自從接觸到宋鴻兵「貨幣戰爭」這本書,才了解猶太人柴爾德家族於西方財富延續十幾代,這個家族的資產至少在50萬億美元以上,時至今日,我們每天還在為這家族貢獻財富。
有錢人不把錢放身上,只放資產或銀行裡,我呢,一樣不把錢放身上,部份塞在文章中,部份假想放有錢人手裡,其餘沒地方放的全放夢裡。
我愛看商道連續劇,胡雪巖丶盛宣懷丶左宗棠丶李鴻章丶曾國藩丶林則徐丶梁啟超等等,同個時期的風雲人物,我仔細研究他們和他們後代人的命運,透過這些傳奇人物和他們後代的命運,似乎參透了財運和命運的一點點規律。
就以大家較為熟悉丶清末虎門燒鴉片的林則徐為例,當時他很有權勢,如果想發財是很容易的事,但他堅持造福百姓,認為鴉片貽害人民非常嚴重,所以執意燒毀兩萬箱鴉片。
林則徐因為剛正不阿,身後積蓄無多,但是他的子孫數代都是書香不斷,曾孫輩中尚有進士、舉人,至今仍然存在顯達者。多年前的中國最高法院院長林翔,也是其中之一,道德也被公認非常崇高。
林則徐同時代的人,廣東的伍氏丶潘氏和孔氏,都是鴉片場里​大發橫財的人,當時國內有名的古字畫碑帖,多數都蓋有這3大家族的圖章,可見其富貴。
但是幾十年後,這些珍貴的物品,多數已經流到別人家了;他們的豪宅早已被拆。最關鍵的是他們的後人,有好發展的似乎未見,和林則徐的後代相比,堪稱天壤之別。
我們不妨來看看林則徐醍醐灌頂的金句:「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中國有句老話「富不過3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財富傳承最多只能傳到第3代,對於真正的書香門第,則是可以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左宗棠說過,世上最大的悲劇是後人「蠢而多財」。不知道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後代也可能會成為這句話的反面教材。
其實,社會有個平衡法則:人在一個地方獲得,必定會在另個地方失去,以實現總體平衡。這種因果,有時是當代出現,有時會隔代循環。
綜觀近代中國風雲史,這些名人用幾代人的經歷,向我們證明了一個道理:「積財給子孫是留禍,積德給子孫才是留福。」為子孫作富貴計者,10敗其9,為人作善方便者,其後受惠。真是留財不如留德啊!
其實身旁雲南同鄉富不過3代的例子太多了, 這兩年來我發現,看一個人的命運和財運,不能只看他這一代人,應該結合他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才是完整的周期。
30多年前,我們泰緬雲南同鄉社會的多數有錢人,有的做官,有的從商,都顯赫一時,現在已多數凋零,家業沒落。有的是因為子孫嫖丶賭不務正業而揮霍一空;有的子孫後來無影無蹤。當時的有錢人家,現在家產仍在丶子孫務正業且上進的,百家之中難得1、2。
好朋友!你們知道我一直賺錢少卻多學習、多寫作的原因了吧!洛桐雖窮,後代不一定窮,對嗎?
我雖然以前很窮,現在生活已改善,但是我不想讓子孫再和我這代一樣窮,甚至期望他們能實現我的「富過10代的夢呀!

You may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