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le-image

李文煥將軍傳略及泰北難民村之創建

李文煥字彩然,號黎石,人們尊稱為「石公」。雲南臨滄永德縣人,自幼聰穎,尚統兵,抗戰軍興,李將軍帶領家鄉軍民抗日,國共內戰後,任鎮康縣衛隊首席長官,見省長盧漢已然投共,無所適從,憤然帶領軍民人眾退守中緬邊界待變,接著,受到雲南籍將領李彌將軍感召,隨即揮兵入緬,到緬甸東北景棟行政區的猛撒地方,投入李彌將軍的反攻部隊,成為反攻部隊的一支勁旅,番號為第八縱隊。

部隊在能征善戰,親和力髙,深受部屬崇敬的李彌將軍統領之下,兵員迅達數萬人之眾,士氣高昂,精神抖擻,惜乎就在此時,李彌將軍才高天忌,受小人誣陷誹謗,被召回台。反攻軍這一支異域孤軍,國民政府另任命副司令柳元麟職掌。栁按其意志,把部隊整編為五個軍,一軍甫錦雲,二軍呂國銓,三軍李文煥,四軍張偉成,副司令段希文兼第五軍軍長。

緬甸政府不願這支異國軍隊在其國土上姿繞,派其國防軍加上外籍顧擁兵大舉進犯,戰火一度非常激烈。就其戰閗之力而言,這支中國異域孤軍之戰力,從各方面論,都比緬甸國防軍為優,而此時的這支異域孤軍,的確己處在退無可退的境地,但無論怎麽説,孤軍確實是駐紮在緬甸國士上,故作戰中多採忍讓的積極態度,然而戰爭結果,緬兵仍是節節戰敗,於是惱羞成怒,用外交手段,上告聯合國,說中國兵侵佔緬甸國土。聯合國下令美、台、泰、緬四方政府會商裁奪,促成把異城孤軍撤回臺灣的協議。於是,一、二、四軍分批次撒台,三、五兩軍因其兵員多為雲南家鄉子弟,一是泰國與雲南的地緣関係;二是與當地人士通婚,眷屬拖累的関係;又受層峯密示:令“堅守待變”,這樣,三、五兩軍就成了一對孤懸在外的命運共同體,退向山區,“苦撐待命” 去也。   鍳於臺灣自身處境艱難,這一對命運共同體,在山區苦撐了十數年都沒能“待”到“命”,為生存和拓展計,開通商路,保路護商,收取一定稅捐來苟且維持。另一方面,自已駐紮在泰國國土上,也不得不要為泰國的國家安全、領土完整的征戰討伐效力。

1956——1971年間,李將軍也曾受泰政府之請,三戰帕猛山。第一次出兵清萊府帕猛山區制止了苗共判亂武裝,未幾,這支苗共又死灰復燃,李將軍又再次出兵,配合普米奴沙旺指揮的佬撾政府軍,一仗掃平了異動分子在賽武哩的大本營,使帕猛山恢復平靜多年。     1971年,得到共産國際的支持,帕猛山苗共勢力又膨脹起來,兵員增長為三千五百人,佔據了清萊府的猛湯、清孔二縣區的頼帕猛、頼腰,一帶的龍潭、回苦、帕黨十餘個據點,及清孔、清盛間萊弄山區之間的南宋、回獨、回勒等重要據點,襲擊軍警,破壞公路,假裝投降來誘殺清萊警察縂長,陸軍第三軍參謀長,更殺害了清萊府尹。

泰國務院長堅塞上將商請段希文、李文煥將軍各出兵七百員,在政府兵配合下,三軍戰帕猛山區,五軍戰萊弄山區,因其敵眾分散,遊擊補捉困難,經三年苦戰,犠牲三百餘官兵,澈底清剿了此一泰共勢力。為鞏固國防,泰政府令三軍分一部份兵員建前敵基地,留守賴帕猛的——帕黨前線;五軍在——美額建基地留守,看守清孔、清盛邊防。其餘部隊分別仍撤回清邁府差八幹縣的唐窩和清萊府美發弄縣的美斯樂。

眷屬及一應雲南鄉親人等,為謀生計,以親戚和地緣関係相結合;以部隊眷屬群相結合;和其他機緣巧合,在清邁、清萊、美宏順、達府等山區的數十個縣區,政府允許的區域,經數年的經營,組成百餘村絡,為後輩子女中華文化的傳承,陸續辦起了華文學校,形成了今日的泰北雲南鄉親群絡和生活文化圈。

1981年,三、五兩軍又受秉總理政府之邀,在政府軍的地面炮火、空中支援和後勤保障配合下,李文煥與段希文將軍再度攜手,按政府的策劃,各出兵弍百名,成功搗毀了泰、佬共的老巢——碧差汶府的考柯、考牙已經營了約廾年的偽政府,粉碎了泰、佬、緬共聯合,企圗腰斬泰國,造成兩韓和南北越模式,最終赤化泰國的目的。泰皇陛下龍顏大悅,泰皇暨後接見段、李兩將軍,表彰了三、五兩軍為泰國的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勇猛征戰所建立的功績,示意政府,三、五兩軍的忠勇應與泰軍民一體看待,並責令政府,要給三、五兩軍官兵和眷屬歸化為泰籍。皇恩浩盪之恩典,以後更庇及全體旅泰雲南人和尾隨而來的非雲南籍難民群。

感恩皇恩浩盪,永逺追念、勉懐段、李倆將軍及其麾下的三、五兩軍將士們、先賢先烈們,為我全體旅泰雲南鄉親墊定了在泰王國安身立命的勲業。

李將軍已於2000年逝世,他的指揮部及原官邸,仍保留在唐窩村,受後人瞻仰。

You may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