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le-image

35歲是職場上的尷尬年齡

尷尬:你想要的薪資福利我給不了,我想要實力與付出性你也沒有俱備。
最近由於泰國疫情太多產業失調,好多朋友失業,我本心想讓他們轉行,想拉他們入公司團隊,投橄欖枝給朋友,不過一直被人事主管,及區業主管打搶,堅持不要35歲以上員工及40歲以上的主管,他們說法是這年齡己經定型了,難教且改不了,我雖不樂意,但我充分尊重主管決策,因為他們負有全部責任,我只是甩手掌櫃而己。
有一次我與區業務主管及人事主管私下聊天,我說你們對年長新人有成見嗎?為不要他們分析給我聽聽:
人事主管說:『因為職業發展並不是一直線性增長的,所以不要把剛畢業那幾年的節奏,當成是一直有的節奏。35歲是新員工但是職場舊人,我們不想費力,以公司人才培訓角度來講,投資報酬太低。』
職場上有個公開的秘密,公司招人時,基層員工不喜歡招35歲以上的人。我自己也創業快7年了,人事主管提出一堆沒有留下的員工,經他紀錄下的都是35歲以上的,故他最近招人過程中,收到了幾百份工作簡歷,35歲以上的他也基本上會略過。
不是年齡歧視,其實找工作不是應聘,而是競聘,也就是你要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你可能合適,但別人也合適。能力差不多,工資要求差不多,一個是28歲,一個是35後,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怎麼選?如果你的經驗能力碾壓年輕人,絕對選你。但現實不是,大多數人只是變老了,能力並沒有變強。
25歲,公司可以讓他成長,內部各種培訓、教學、福利,甚至還花錢送到外面培訓,35歲,公司開始不指望他了,基本榨乾了,他工資是兩倍的高出畢業二三年的年輕人,性價比不高,開始默默躺進裁員名單內。因為這個年齡開始背負家庭責任,上有老下有小,背負一身責任。老人生病了,孩子感冒了,都是需要請假上醫院,經常請假,耽誤工作的機率更大,同時還會影響團隊士氣。
今天剛滿40歲的區業務主管和我進一步分享到她的認知,她說:『35歲後最可怕的事是什麼?就是成為職場中的奢侈品。』
她這樣一講,我馬上就體會了,其實我不太懂奢侈品,但逛街時偶爾會去看看,一個AMANIE的小包動輒兩五萬銖,一個GUCCI小包也要一兩萬,不管店家怎麼營銷廣告,我都覺得貴,我這輩都不太可能會碰。
職場上35歲以上的人也是如此,很貴。當然,最大的重點,不是所有人都是價值上真的貴,而是怕他自以為很貴,所以報價高。高中課堂我們就學了“價值決定價格”這個理論,但現實中大多數職場人似乎並不懂這個規則,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的薪資待遇應該隨著工齡的增長而持續上漲,憑什你看不起我了。不管自己為公司創造的價值高與低,不管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還是下降,反正我多乾了一年就應該漲一年工資,這句話聽上去怎麼那麼像“我比你年紀大,你就該讓著我”?
職場上很多35歲以上的人也是如此,不實用。很多人也是把自己包裝得很華麗,曾經擔任過什麼經理,總監、股東,曾經在某某大公司待過,曾參與過某某大項目等等,一聽很唬人,真實能力,特不實用。
很多人雖然35歲,其實並不是有10年經驗而是有一年經驗重複了10年而已,沒有進步過。反觀年輕人,物質及家庭償債壓力沒那麼大,年輕人像職場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放,好用不貴又耐操,價格公道又便宜。
凡事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個中年人,你可能會站在中年職場人這一邊。但如果你是個企業經營者,你就知道:敢於重用年輕人的企業才會持續有未來!
如果我們的企業不能及時換血,那麼我們的企業將隨著年輕人變老而衰敗。
放眼看中國或泰國成長神速持續繁榮企業,因為他們都持續押注年輕人,他們的重點都是“要敢於把後排的人向前拔”及 “讓聽見炮聲的人來決策”,這是職場競爭中既公平又不公平的地方,你的競爭對手並不是你的同齡人,而是當下的所有人,尤其是年輕人。
人事主管和我分享道:『以他的經驗,如何避免自己35歲後成為職場奢侈品?盡可能讓自己有個無可取代的技能,哪怕這個技能再小,就算其它方面你很平庸,你也有個保護自己的看家本領。』
很多人是沒有的,大部分人的平庸不是在某個方面的平庸,而是平庸的很均勻,除了個性沒有一個地方突出。如果有一天他敢說:主管,我別的都不會,但某某某工作,交給我,包幹到最好,那怕他能講這樣話我也錄取他。』
中國做人事部的朋友也給我分析中國的職場現實面,年齡危機是職場上繞不過的坎,可能是35歲,38歲,也可能40歲,我們都說35歲,是因為它是一個代表性的節點。很多企事業都明文規定只要35歲以下,就連考公務員也是一樣。
可見35歲對每個人都需要重視,未雨綢繆、想好破局的拿手好實力,35歲危機永遠存在,逃無可逃,唯有正面視它的,盡量別讓自己過早貶值。
我以上所言並以篇概全,有些人從25-70歲都一直在奔騰下, 姜太公也80歲重出山力助周文王平天下,但我們必須有太公的能力與智慧。

You may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