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le-image

泰北清迈的清真寺与穆斯林

泰北清邁的雲南穆斯林社群已經有近百年歷史,比如清邁府的王和社區始建於1904年。

雲南穆斯林移居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地區,最早始於明末清初以來雲南穆斯林馬幫“走夷方”的經商活動,這種活動直接導致了雲南穆斯林在上述兩國的不斷定居。這一時期,泰國清邁的穆斯林還相對較少,除了雲南籍穆斯林之外,一些來自印度、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的穆斯林零星居住在清邁的街頭巷口。隨著清末杜文秀起義失敗、20世紀30-40年代中國國內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社會變革,許多戰亂中的雲南難民紛紛移居緬甸和泰國清萊、清邁兩府,他們集中居住的村寨,被當地人稱為“雲南人難民村”。20世紀初,鄭和後代、來自雲南的穆斯林鄭崇林在清邁城東建立了大馬店,成為往來於雲南與清邁間雲南馬幫的大本營,之後便成為了今天清邁市區王和社區(Ban Haw)的雛形。

“安拉乎艾克拜勒、安拉乎艾克拜勒……”清真寺的邦克聲(宣禮聲)悠揚響起,清脆而深邃。

每個主麻日(每個星期五穆斯林聚眾做禮拜的日子—筆者註),王和清真寺都會響起穆斯林用阿拉伯語吟誦《古蘭經》的聲音。在這個占地不大的清真寺裏,禮拜的人有上百人,分別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中國和其他地區。

之前,清邁的雲南穆斯林在一個相對簡易的私人住所做禮拜。

1916年由鄭崇林主持,穆斯林集體籌資買下了鄭府對面的土地,修建了王和清真寺。隨著人數的增加,於1966年由忽然茂、馬如騏、馬萬章三位來自雲南的華人穆斯林主持,將王和清真寺重建為現在的鋼筋混泥土建築。

當前,全清邁府大概有20所華人穆斯林的清真寺,合法註冊的有13所。其中清邁市區有3所,其余的分布在清邁鄉下的“雲南村”。

泰國是一個相對包容的國度,國民性格比較溫和。各宗教之間和睦相處,共融共生,不同宗教之間的交流也非常密切。王和清真寺的伊瑪目(清真寺領拜人—筆者註)講到:“真主的天房向每一個人敞開,歡迎不同信仰、不同族裔的人。”清真寺經常會邀請佛教徒來清真寺交流學習,他們也會被基督徒邀請在聖誕節期間一同慶祝節日。

達端是一個位於清邁府北部的雲南,人數不多、回漢共有60多戶。村內有一座佛寺和一座清真寺,村民主要以務農和經商為主。 

“雲南人”最初活躍在沿緬甸與老撾邊境的山寨裏,特別是在清邁、清萊、南府及夜豐頌等府,他們同樣也活躍在並不直接與緬甸和老撾接壤的地區。從19世紀後期開始,雲南人店鋪掌櫃和商販們開始在泰國北部鄉下活躍起來,他們中大部分是穆斯林,作為回族長途馬幫貿易的後繼者,他們從事著相同的行業,只是販運的路程已大大縮短。最初在泰國北部山村及小鎮定居的“雲南人”廣泛地分布在泰國人的聚居區,一個村寨中有一兩戶雲南人,他們在那裏為泰族人或山地民族提供一些生活日用品。

聖紀是為了紀念伊斯蘭教聖人穆罕默德而舉行的紀念活動,它同時成為清邁市區與村落、村落與村落之間穆斯林交流與溝通的重要節日活動,也推動著華人穆斯林與其他族裔穆斯林的友好交往。

達端清真寺的伊瑪目用一口流利的雲南方言講到,“色倆目!(穆斯林祝安詞—筆者註)我的祖籍在保山,我出生在泰國,是在泰國的第二代雲南人,歡迎來到達端參加聖紀。”

聖紀的第一項儀式是清邁有名的伊瑪目用抑揚頓挫的優美音調誦讀《古蘭經》。

其次是讚聖。讚聖的內容多種多樣,形式不拘一格。有的用阿拉伯語讚頌、有的用泰語讚頌、有的用馬來西亞語讚頌。有時一人單讚,有時兩人配讚,有時候多人合讚。讚聖間隙,達端清真寺還請了清邁德高望重的學者和伊瑪目講“臥爾茲”(宣講教義—筆者註)。長者們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勸誡在場的穆斯林要緊跟穆罕默德聖人和歷代先賢的步伐,培養自己的德性,完美自己的人格,做一個心靈聖潔的穆斯林。 

禮拜結束後,便是聚餐活動。清真寺邀請前來參加聖紀的穆斯林一同享用具有雲南特色的菜肴。 

互助會 

清邁的清真寺在伊斯蘭教協會帶領下成立大大小小互助會,有商業貿易的、有幫扶貧困的。

“別互相鬥!”當地華人穆斯林阿平哥對我們說,“你們爭奪的那點糕點全部是安拉的。安拉的東西還多著呢,你根本沒必要搶它,它會從你想不到的地方來的。”

為了能夠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清邁伊協成立了天課基金會。這些基金主要用在三個方面:窮困學生的讀書問題、窮困家庭孩子的婚姻問題、孤寡老人的贍養問題等。對於孤寡老人,每個月發放300-500泰銖,並給一些大米之類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這可是全泰國第一個省在做這個,將天課集中在一起,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常常在想,要是這樣做下去,穆斯林沒有一個窮的。”阿平哥說到。天課的“課”字是“稅收”的意思,天課即為穆斯林遵守安拉的規定必須繳納的稅,是穆斯林的五大宗教功課之一。每個穆斯林將每年收入除去生活必需開支後結余部分的2.5%繳納為天課,用以救困濟貧。

王駒,50歲,出生在清邁的雲南籍穆斯林,現在在清邁市區的昌康路上開了一家便利店。這位被我們尊稱為“王老師”的穆斯林大哥,留著山羊胡,熱情、親切、幽默,他曾經去過台灣、日本等地工作20多年,因為6年前的一次機緣又重新回到出生地清邁。王老師目前正在運行一個基金會,打算利用基金會賺到的錢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他組建的這個名為“泰阿吾倫”(阿拉伯語“互助”的意思—筆者註)的基金會分四個步驟來實現其宗旨:共同存款、互幫互助、共享成果、共同富裕。

王老師說:“我再次回到清邁的時候,感覺一切都很陌生,孤零零的一個人。感謝真主,我一開始開了一家海鮮大排檔,雖然不到一年就倒閉了,但是在此期間,我認識了我現在的妻子,還認識了很多朋友,幫助敬真學校籌集到了資金,並且推動了我現在的基金會。這些都是真主的安排!”

“你們當為正義和敬畏而互助,不要為罪惡和橫暴而互助。”(《古蘭經》第五章第2節)“誰以善債借給真主呢?真主將加倍償還他,他還受優厚的報酬。”(《古蘭經》第五十七章第11節)。這是我們在清邁穆斯林中聽到的最多的聲音。

在泰國這個佛教國家裏,穆斯林的數量在穩定增長,他們有的是商海巨擘,有的是大學教授、有的是醫院的白衣天使、有的是底層小攤販。重視教育,是這裏的華人穆斯林最顯著的特征,尤以生活在清邁的雲南穆斯林華人為甚。他們都在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忙碌著……

You may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