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le-image

孩子不該接捧

富不過三代是我們泰緬雲南族群的常態,大部份原因都是父母太自信自己養大的孩子,新加坡或 澳洲留學剛畢業回來,就印上一張總裁的名片回到公司讓別人尊重,其實我們忘了,孩子連做員工的心態都尚未具備,就讓他狐假虎威的坐上大位,不知道學歷與實力之間相差十萬八千里誤重錯誤認知,你不倒台天理難容啊!
有朋友問我,將來有打算讓孩子事業接捧嗎?
我笑說: 老一輩養我們時的心態是『養兒防老』,我們這一代心態變了,我開始思考『養老防兒』。
防兒有三 ;
一 防止孩子敗家 ,二 防止孩子有心但沒能力繼承家業 ,三 防止外姓掏空家業 。
我並不是看不起自己的孩子,因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軟肋與弱點 ,只是不過度期望就不會過度失望,我們就苦了一輩了,也被錢耽誤了一輩子,沒有機會想過自己的興趣與愛好,一輩在臭錢裡翻滾 ,孩就別在苦錢上了,我早為他備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底氣,去追求自己的興趣與愛好,金鐘獎、普利策獎、 諾貝爾獎 、南丁格爾獎、愛因斯坦科學獎等等那才是他們該追求的。
把接捧交給孩子太殘忍因為我們創業初期如同考試0-80分好考,孩子接手要80-100分太難了,我于心不忍,加上競爭變化太大了。
因為企業家精神太獨特了,它是包含好奇、聰明、敏銳、堅韌等在內的一系列綜合能力。
一個人是否具有企業家精神,受性格、興趣、教育和偶然經歷影響,只能被挖掘發現,難以被刻意培養,並不是說,你身為富二代,有錢有資源,再加上人脈,就能輕而易舉地賺錢,沒那麼簡單。
在很多家族企業身上,我們能看到“一代巨富,二代金融,三代藝術,四代敗家子”的傳承。這本質上是企業家精神的消逝。
家族企業做大做強之後,通常是要轉型的,與其傳給自己子女,不如交付給職業經理人管理,這樣更能保證基業長青。
畢竟,一家企業能否經營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掌櫃的;而掌櫃的能否管得好,又得看他有沒有充沛的企業家精神!
全球經濟之所以增長,是因為企業家精神在發揮作用,而企業家精神就蘊含在普通人口中。市場是不確定的,不確定性意味著,在自由競爭的市場上,沒有人能穩坐釣魚船。
富人俱樂部就像一個旅館,總是住滿人,但不斷有人出去有人進來,而不是古代的城堡,一個家族祖祖輩輩住在裡面。
正因如此,“富不過三代”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世襲貴族只能存在於非市場經濟中,如果不能從血緣關係中跳出來選擇繼承人,必然面對“一代不如一代”的尷尬局面。
對全社會而言,這樣的“富不過三代”,卻是自然健康的。財富不會因家族姓氏而永駐,德不配位者,財富很快就消逝。
也正因如此,即使你是什麼人,只要足夠強大、足夠勤奮、足夠努力,再加上不差的運氣,底層逆襲的機會仍大量存在。
落紅不是無情物。正是因為新陳代謝不斷進行,所以年輕人的機會永在,真正的強者機會永在!我就是這樣的體驗者。
故只要不放棄都有希望,人世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有時候,我們不該怪新陳代謝的無情,這恰恰是對整個社會的多情!

You may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