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le-image

從芝麻綠豆起家的跨國糧商 用家族憲法傳承永續的胡氏兄弟

(東盟)胡氏兄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胡德昌等人

2018年2月10日一早,全緬甸最熱鬧的仰光一如往常地繁忙,在(東盟)胡氏兄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稱「胡氏兄弟公司」)的家族會議室裡響起了朗朗的誓詞,同為共同創辦人的胡家十位兄弟姐妹,正齊心唱讀為家族樹立百年基業的胡氏家族憲法。

胡氏兄弟公司乍聽之下名不見經傳,然而你在中國便利店所買到的零嘴或醬料中,裡面的芝麻成分很可能就是來自這間公司。讓人意外的是,這間經營「芝麻綠豆」的跨國農糧貿易商,只花了24年的歲月,就掌握了東盟、印度、中東、非洲等地的糧食通路,比起歐美動輒上百年的傳統跨國糧商,是名副其實的後起之秀。

【緬泰台三地奔走 大哥二哥攜手拼創業基金】胡氏兄弟公司由胡德清與胡德昌兩位兄弟所創辦,這對兄弟的家鄉位於緬北臘戌山區的南木溪村,昔日屬於撣邦領袖坤沙的勢力範圍。有「金三角毒王」之稱的坤沙,畢生致力於撣邦獨立建國運動,他一方面透過販賣鴉片籌措財源,另一方面在勢力範圍內實施徵兵制,以此維持軍隊的兵源。胡家共有八位男丁,按照當時的規矩,無論如何都要送一位男孩到部隊去。

「我爸爸是馬幫商人,他去泰國做生意的時候聽說坤沙有辦一所學校,就把想念書的我送去做娃娃兵。」胡德昌回憶道。1979年春天,剛過完農曆年,12歲的胡德昌辭別父母,從緬北家鄉步行到泰北滿星疊報到,後來也如願進入坤沙創辦的中文學校大同中學就讀。

當時他的年紀應該讀六年級,學校老師擔心他程度可能會跟不上,但在胡德昌的堅持下,最後老師妥協。他也不負眾望,順利讀到初中畢業,還因為成績優異,獲得前往台灣「深造」的資格。

1985年胡德昌來到台灣就讀台北工專(現「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機電專科,為了養活自己,他在土城找了一家紡織工廠的工作半工半讀,碰巧這時大哥胡德清也從緬甸過來台灣留學,他就把自己的工作機會讓給了大哥。

胡德清接了弟弟的工作之後,順利地存了不少錢,孝順的他連續兩年都把積蓄寄回家,第一年讓父親可以回中國探親,第二年則用來整修緬甸家鄉的房子。也許是工作太過繁重,他後來決定輟學,專心投入在工作上,當起了建築業的小包工,當時台灣經濟正起飛,胡德清的事業很快地站穩腳步,也從此在台灣落地生根。

喜愛讀書的胡德昌,學生時代就被任職於台達電的學長相中,他畢業後正好遇到台達電要前往泰國設廠(現「泰達電」),因此他辦好入職手續沒多久,就回泰國上班。1989年8月,他來到曼谷分公司報到。

這時發生了一段插曲,當年他以「深造」的名義去到台灣,現在學業完成,理應回到坤沙部隊效力。「其實我本來要回滿星疊報到的,但舅舅叫我離開了就別回去。」他提到,「後來有村民舉報我們家,最後是老六被送去代替我的位置,不過1996年坤沙就解散了。」經過這段波折,他才正式地脫離了坤沙部隊。

來到泰達電之後,他又遇到另外一個挑戰:屬下都是泰國人,但他沒學過泰文。為了跟作業員溝通,他平常上班都盡量跟作業員混在一起,下班回家之後自己繼續惡補,很快地把語言能力補起來,這才真正上了軌道。胡德昌這一做就是20年的歲月,不僅是創廠元老,後來一路做到了資深廠長。

在老大與老二的打拼下,為家中的弟妹準備了一筆創業基金,老三胡德康與老五胡德光在哥哥們的金援下開始做起了蔬果批發的小生意。也許是受到胡父的「馬幫模式」啟發,1997年他們從緬甸瓦城(曼德勒)收購一批洋蔥、大蒜與大豆,送往泰國首都曼谷批售,沒想到賺了一筆。

客戶們知道有這麼一條物美價廉的通路後,紛紛向他們下需求。隨著訂量越來越多,他們乾脆用貨櫃運送,不知不覺就把這門跨國糧食生意給做了起來。

【趕上中國芝麻大商機 三角貿易奠定半壁江山】2005年起,胡氏兄弟發現中國的芝麻需求量奇高,而且價差很大,看到這片藍海,他們就從緬甸、印度等地收購了一大批芝麻準備出口中國,但沒想到報關時稅金非常高。想來想去,突然想到了可以透過泰國作為中繼站,進行三角貿易,這樣子就是以泰國的貨品出口中國,課的稅金低很多。

於是他們就把芝麻先運到了泰緬邊城美索,進了泰國之後再換成泰國的商標,最後果然又賺了一筆。

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對於芝麻需求的品種非常多,包含常見的黑芝麻、白芝麻、麻仁,到印度麻、越南香麻等,胡氏兄弟擅於搭建產地與市場之間橋梁的本領,在中國市場的考驗下不斷淬煉與提升,後來綠豆也成為他們供應的主力產品,胡氏兄弟因此獲得飛躍式的成長。

由於緬甸長期都是軍人政府統治,胡氏兄弟的事業發展不僅沒有受到任何阻礙,而且還與軍方互動良好。胡德昌表示老六胡德財扮演關鍵角色,他說:「老六長得非常像緬族,同時又精通緬語,在仰光的政商關係良好。後來軍方有一個自己的事業單位想要做中國生意,但他們自己沒有能力把貨送過去,我們就一起合作。」因為有了這層合作關係,胡氏兄弟在生意上更加無往不利。

【兄弟回歸如虎添翼 胡家十兄妹各有所長】隨著胡氏兄弟的企業規模日漸擴張,胡氏一家的兄弟姊妹們幾乎都投身到企業當中,2010年胡德昌離開了泰達電,正式回歸家族企業。原本公司只是把緬甸的芝麻輸入中國,自他加入之後,公司的格局變成了把「全世界的芝麻輸入中國」。他說:「我的兄弟已經把象棋的棋盤擺好,只是少了像炮、車這樣的角色,我回歸之後就專心帶頭衝鋒。」

糧食產品最怕遇到濫竽充數,胡氏兄弟企業憑藉著品質穩定,價格公道的基本原則,在東盟市場打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更重要的是,胡氏兄弟們分駐在各國,隨時交流著各國市場的糧價行情與趨勢,做到南貨北送、東缺西補的即時調度,讓胡氏兄弟企業隨時搶佔先機。

全球的糧價主要由西方的四大跨國糧商所掌控,即使強如中國,在糧食自主權方面仍受到制約,而胡氏兄弟企業所扮演的替代型供應商角色,對於中國的糧食安全起了一定的貢獻。

【推動家族憲法 展望永續的百年大計】「家族憲法」的概念起源自十九世紀歐美的財團家族,知名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哈佛大學,亞洲的香港李錦記家族與韓國SeAH家族等都採用了這一套模式,確保第一代家族創業者的努力成果可以永久傳承。

這樣的概念對泰國、緬甸的第一代雲南創業家來說算是相當前衛,而胡氏兄弟公司所實施的家族憲法,為泰緬華人企業開創了永續經營的先河。

過去一個世紀,泰緬兩國的雲南企業家可以說是人才輩出,但絕對大多數的成功企業幾乎都是個人,能富過三代的百年企業更是少之又少,像胡氏兄弟們這樣的家族企業算是少見,胡德昌表示:「我們家會這樣做,主要是因為家教的影響,媽媽時常灌輸我們兄弟姊妹要團結的觀念。」因為這個緣故,胡氏十兄妹儘管每個人的成長背景、性格、教育水平都有巨大差異,但胡氏兄弟公司一直都是大家共同守護的對象。為了拉近彼此對於企業經營的觀念,胡家的兄弟姊妹曾經一同到台灣參加專業培訓,也請專業人士到緬甸上課。

2018年胡德昌經由友人介紹下,開始籌備了家族憲法的章程,為胡氏兄弟邁向百年企業做出了鋪墊。

【邁向第三個十年 與時俱進走向未來】所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如今胡氏兄弟即將迎來企業的第三個十年,除了跨國農糧貿易,在農產品加工、生活日用品、煤礦開發、房地產、運輸、紡織業、石油,大型卡車及挖土機等領域都有投資,未來更有意進軍跨境電商平台,從發展為B2C的農糧銷售。胡氏兄弟的家族企業模式,可謂當代泰緬創業家的一個經典模範。

洛桐筆記:細聽胡氏兄弟想傳承的目標,感覺要守護的好像從來不是錢,而是家族勤儉守業的文化。他們不僅想創造「傳富」的模式,更想創造「傳貴」的使命。

You may like